破解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绩效迷思
出品:中欧商业评论产业研究院
无论企业是否做好准备,数字化时代都以不可逆转之势到来。
据信息技术市场研究公司IDC统计,全球数据生成量呈现加速增长的趋势,2019年全球数据量达到约40ZB,而到2025年预计将达到175ZB(图1)。
如今企业的数字化变革,已不仅仅是提升企业的运营、管理效率,而是全面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数字化企业的竞争力已经有了直观的表现,我们选取了《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榜单(该榜单企业按营业收入排名),并按照企业利润进行了重新排名,制作了世界500强利润榜前30名企业榜单,如表1所示。我们发现,数字化企业在利润创造上的能力远超传统企业。例如本身就以数字化业务为核心的Alphabet公司(谷歌的母公司),在利润榜中排在第7位,而在收入榜中,排在第37位。Facebook也是同样如此,在利润榜中排在14位,而其收入仅排在第184位。
如果说谷歌、Facebook这样的纯数字化公司能获得高额利润,有其行业的特殊性(轻资产、边际收益高),那么利润排名第二的苹果公司,则可以充分说明数字化对硬件科技企业提升竞争力有着实质性的作用。
苹果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中约有60%来自iPhone手机,对于硬件制造型企业而言,其成本最大的组成,一是研发,二是供应链。如果这两个部分的成本能够有效控制,则可以大幅提升企业利润。尽管蒂姆·库克接任苹果CEO之后,一直被外界质疑其创新能力不足,但不可否认的是,库克在任时期,苹果公司创造了全球第一家市值破万亿美元企业的纪录,公司的利润水平也稳步提升,2019年苹果公司利润额达到全球第二(第一位的沙特阿美是大型石油垄断企业,不具可比性)。库克时代的苹果公司,其核心竞争力,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公司强大的数字化供应链。在Gartner的全球供应链Top25榜单中,苹果公司2009~2018年均位居前5名。苹果公司通过数字化技术打造的供应链,有着极高的效率,苹果公司硬件产品,全球的库存周转天数平均只有6天(作为对比,亚马逊的库存周转天数大约为40天)。
数字化为什么会带来产业变革?
要理解数字化为什么会带来产业变革,我们先从宏观的经济增长驱动力进行分析。
我们采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索洛(R. Solow)的经济增长模型来说明该问题。索洛模型的基本形式是产量(Q)为资本存量(K)、劳动投入(L)和技术状态(T)的函数,即Q=Q(K,L,T)。产量的增长率(即经济进步)可以分解为三项之和,即(1)技术进步率(ΔT/T);(2)劳动投入增长率(ΔL/L),乘以劳动在产量中的份额SL;(3)资本增长率(ΔK/K),乘以资本在产量中的份额SK(公式1)。
ΔQ/Q=ΔT/T+SL(ΔL/L)+SK(ΔK/K)
根据索洛针对美国1909~1949年共40年的数据研究显示,这期间美国工人每小时产量翻了一番,其中只有12%可以用劳动和资本的投入增加来解释,剩下88%的驱动因素,可以用技术进步来解释。美国布鲁金斯研究所的丹尼森(E. Denison)运用了时间跨度更长的数据(1929~1982年),再次验证了索洛的发现——这54年间美国经济的增长大约有15%由劳动和资本来驱动,而85%的驱动力是技术进步。
哈佛商学院Diego Comin和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Bart Hobijn,在2008年发表的一篇工作论文中指出,新技术扩散速度呈现前所有未有的加速扩散趋势。如图2所示,蒸汽机从发明到广泛应用,经历了大约120年的时间,而互联网从发明到应用只用了大约15年的时间。从这个技术趋势看,新的数字化技术将会以更快的速度实现落地应用。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数字化技术将会在未来成为推动产业增长的主要技术驱动力之一。
我们再看微观层面,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企业信息化从计算机和互联网在民用领域开始普及之后,企业“信息化”就成为当时的一个管理热潮。然而我们看到,企业信息化时代,诞生了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网站,以及百度等一批纯信息化企业。传统企业在信息化时代并未获得太大的发展。
进入数字化时代,产业的变革出现了不同,单纯的信息产业不再是市场的明星。数字化时代,信息和实物的边界正在逐渐融合。如美团外卖、滴滴出行,通过信息技术,分别调动了物理世界中的外卖骑手和共享汽车。通用电气通过在工业设备中安装物联网感应器(Beacon),可以监测设备运行状态,通过大数据分析帮助用户更为合理地安排设备的工作状态以节约电力。即便是我们一直认为最为传统的农业设备生产厂商,如今也通过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跟踪当地土壤状态、气候条件以及农作物信息等,在为种植户提供灌溉、施肥的智能化方案,避免水资源浪费的同时,也提高了作物产量。
为什么数字化能够带来如此深刻的变革,我们看表2咨询公司和科技企业对数字化的定义,可以发现其中的共性在于,数字化能够在企业价值链的各环节带来改变。数字化能够带来这些改变的原因是以下技术的成熟应用。
第一个重要的技术变化是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和普及。与PC时代的互联网不同,移动互联网不仅仅是连接的终端不同,更重要的是移动互联网在使用场景上与PC互联网有显著的不同。移动互联网使得LBS(基于位置)信息成为常态,位置和时间的变化使得信息的价值变得完全不同。
第二个重要的技术变化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使得企业对数据的利用从“高效”变为“智能”,大数据极大地丰富了企业可获得的数据维度,能够实现对用户的多维分析,更为精准地洞察用户需求。
最后,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打破了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边界。这时数字化企业不仅仅是简单地开展线上业务,而是在运营模式上有了全方位的变革。如前文提到的农业、工业领域的智能化商业,都是在价值链的某些环节实现了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织或调配,而这在过去几乎是不可能的。
迈克尔·波特将企业价值创造的过程分解为包括支撑性活动和基本活动的价值链。企业价值链各项活动之间通过联结点衔接,有效地管理联结点可以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例如滴滴出行,将传统“手招式”完全随机的车辆调配模式,变为基于乘客手机和车辆GPS定位的双向匹配机制,同时可以通过动态匹配,实时调整区域间的供需关系,减少车辆供给的浪费和乘客等待的时间。这就是数字化带来的对联结节点的效率提升。
如何评估数字化为企业带来绩效提升
尽管企业需要进行数字化变革已基本成为共识,但数字化对企业绩效的真实影响仍然缺乏有效的评估模型。
……
(本篇全文发表于《中欧商业评论》2020年10月号。订购热线:021 — 60622166,网上订购点击此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