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号”列车,向着知识经济前进 ——中欧2018 年全球经济发展排名榜
2019年9月19日,世界银行更新了全球192个经济体2018年人均国民总收入(GNI)的排名结果。在此基础上,中欧2018年经济发展全球排名榜出炉,囊括全世界所有160个人口上百万的经济体和全世界99.8%的人口(附表列出前100名)。
2018年,中国的Atlas(三年平均名义汇率)人均GNI为9470美元,在160个经济体中第55位的排名不变。中国的PPP(购买力平价)人均GNI为18140国际美元,排名从第66位变为第63位。中国2018年的Atlas人均GNI排名指数从2017年的75.1%微升为75.2%,PPP人均GNI排名指数从2017年的69.1%升为70.0%,表明在中国以外的世界人口中,至少有70%排在了中国人后面。
中国的Atlas排名和排名指数明显领先于PPP排名和排名指数,表明人民币相对于其他上中等收入经济体的货币明显高估。
2018年,世界银行根据Atlas人均GNI把各经济体分为高收入(12376美元及以上)、上中等收入(3996~12375美元)、下中等收入(1026~3995美元)和低收入(1025美元及以下)。中国2018年的Atlas人均GNI已经达到高收入标准的76.5%,比2017年提高了4.4个百分点。在高收入标准和人民币汇率大体稳定的前提下,只要此后每年提高3个百分点,中国就将在2026年成为高收入经济体。
这意味着中国将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在全世界13个人口上亿的经济体中第三个达到高收入标准,成为全世界第一个达到高收入标准的人口上十亿人的经济体。
四产革命和四个世界
在提出以法治、市场、虚无可逞、幼有所长(zhǎng)为四大原则的大同社会主义(简称“大同主义”)的同时,笔者两年前的排名榜文章指出,2026年前后将是知识经济和第四次产业革命(四产革命)的起点(见表1)。
第三次产业革命(三产革命)高潮期在政治上是三个世界,在经济上是一个半世界。以苏联为首的经互会国家的经济总规模只是以美国为首的经合组织国家的几分之一,其余国家的经济总规模又只是经互会国家的几分之一,无足轻重。
四产革命高潮期在政治上是多极世界,在经济上是四个世界。以苏联为首的旧的第二世界已不复存在,以欧盟为主体的大部分经合组织国家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对美国的依附,成为新的第二世界。中国从第三世界脱颖而出,成为第四世界。四个世界在经济总规模上相差不大。
四产革命和四个世界就是未来30年的战略大背景。
知识市场定律、效率边界原理和产业生态模型
知识经济需要知识经济学的理论指引。20世纪90年代是一个知识经济学年代,参与开创这个年代的美国经济学家罗默(Paul Romer)因其在1990年发表的内生增长模型而获得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传统经济学在产业范围上把经济活动分为两大部门(资本品、消费品)或三大部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或根据最终品的分类进一步分为下一级的产业(行业)。通过在价值链上把经济活动分为研发、中间品(研发密集品/知识密集品)和最终品(非研发密集品/非知识密集品)三个部门,罗默模型把经济学分析的重点引向了价值链,引向了中间品。
产业革命在2001年美国网络经济泡沫破裂后进入低潮期,知识经济学在此期间沉寂了20年。在提出大同主义和四产革命后,中美贸易战爆发,笔者重启了自己在20年前中止的知识经济学理论研究。知识市场定律、效率边界原理和产业生态模型就是第一批成套的成果,意味着21世纪20年代将是新的知识经济学年代。
知识市场定律:知识密集品市场是高效率市场;没有对应的知识密集品市场的知识市场是低效率市场。
效率边界原理:企业在效率边界内的成长是效率递增的成长,在效率边界外的成长是效率递减的成长。
知识市场定律通俗地说就是,有应用好技术的好产品、好技术就有好市场;没有应用好技术的好产品、好技术就没有好市场。以蒸汽机为例,发明家瓦特卖蒸汽机专利的收入绝大部分是在他和企业家博尔顿成立生产蒸汽机的企业之后,而且远远少于其卖蒸汽机的收入。
……
(本篇全文发表于《中欧商业评论》2020年4月号。订购热线:021 — 60622166,网上订购点击此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