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公司怎么分钱?
又到了年底,上班族们可能要开始盘算今年的年终奖了。在日本,没有年终奖这个说法,绝大部分日本企业一年发两次奖金,分别是夏季奖金和冬季奖金,每次的奖金额相当于2~3个月的工资。
《日本经济新闻》在2019年做过一次全行业奖金调查,当年夏季奖金的人均支付额约83.98万日元,冬季奖金的人均支付额为84.03万日元,比2018年下降了不到一个百分点,按当时汇率算,一个日本职员的全年奖金平均相当于人民币10.8万元。
今年碰上新冠肺炎疫情,日本经济在负增长,大部分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所以,今年的冬季奖金也让人高兴不起来。
日本劳务行政研究所对在东证一部上市的205家企业进行调查,今年预计的人均冬季奖金额为74.4万日元,比夏季奖还少了4400多日元。很多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冬季奖甚至打了五到七折;业绩下滑最严重的航空旅游企业,如全日空、JTB旅行社等公司,干脆取消了冬季奖。
“辈分”与暗藏的阶层
在日本,一个员工可以拿到多少奖金,并没什么悬念,日本企业不会通过“拉开奖金差距”的方式,刺激员工们你追我赶地拼业绩。
这听上去有点“大锅饭”的意思,但在日本人看来,这也是一种“团队精神”;日本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喜欢中庸之道,不愿出类拔萃、但也不能掉队。
但在这样的团队里面,却很讲究“论资排辈”,日本人在很多场合都讲“辈分”,比如早进入公司或学校的人就是“前辈”,晚进的就是“后辈”,所以在职场上,经常能看到年纪大的人管年轻人叫“前辈”。
除了“辈分”之外,日本企业里还有很多暗藏的阶层,比如员工分为正社员、契约社员、零时工。正社员和公司签的是没有劳动期限的合同,默认终身雇佣;契约社员的劳动合同期限一般是1~3年,而零时工则是干一天活算一天工钱的那种。
以应届毕业生身份进入企业的员工,和从其他公司跳槽来的员工,在感觉上也有一些微妙的差别,后者叫“中途采用”,不仅在“辈分”上吃亏,还有点“血统不纯”的意思。这种文化带来的问题之一,就是日本人不喜欢随便跳槽。
……
(本篇全文发表于《中欧商业评论》2021年1月号。订购热线:021 — 60622166,网上订购点击此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