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搞“抢人大战”了
贾森·弗里德(Jason Fried) 贾森·弗里德,37signals合伙创立人,著有《重来:更为简单有效的商业思维》(Rework)以及《重来:更为简单高效的远程工作方式》(Remote: Office Not Required )系列畅销书。 [2018年8月刊总第124期]
我们雇用许多优秀的人,并不是因为他们曾经是谁,而在于他们将成为谁。
在寻求优秀人才方面,我们是乐观的和平主义者。最棒的人无处不在,他们隐匿于名不见经传的各行各业。
“唯一获胜的方法是不参战。”Snapchat从Airbnb物色人选、Uber从Twitter抢夺人才、Facebook从Google挖人。如果你管理的是一家科技公司,那你对人才争夺战一定不陌生。你可能也曾是一个被抢的兵或是将军。但是,对于任何战争来说,最好是能躲则躲,除非你有100%的胜算。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寻找人才方面从不抢夺的原因。
名人员工往往非常善用以下这个套路:开发人员先在热门科技公司待一段时间给自己镀镀金、打打名声;然后再跳槽,刺激多家科技公司竞相提供更高的薪水和福利待遇,甚至股权;抢到人才的公司再登报,吹嘘美好前景,吸引VC。
在我们看来,科技公司为了几个人大打出手简直就是可笑。除非这个人才极其稀缺——如特斯拉的工程主管(被苹果公司挖走了),否则我们想不到任何拼命抢人的理由。事实上,如果某人出自孕育优秀人才的公司,我们一般不会有意去找。并不是我们找不到这样的人,而是觉得不值当。即使你这次招来了,当他知道自己是个香饽饽,很快就会蠢蠢欲动,开始寻求更大的机会。而你的公司也随即成为他履历上的另一个标签。
……
(本篇全文发表于《中欧商业评论》2018年8月号。订购热线:021—28905977,网上订购点击此处)
感谢您对《中欧商业评论》的支持,如果您有任何建议或想对文章发表看法,都可以通过微信与编辑互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