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真顶半边天?—直面中国“Y 一代”(下)
“Y一代”占到了目前中国劳动人口总数的大约50%,培养他们对于企业的忠诚度很重要,而针对不同性别采取特别的管理策略尤为必要。
女性真顶半边天?—直面中国“Y 一代”(下)
文·南达妮·琳敦(Nandani Lynton) 严晓玮
对当今中国“Y一代”的上班族而言,工作场所依旧充满了不确定性,这似乎更像是一种全球的趋势: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持续上升,在许多学历课程项目以及需要极高专业技术的领域(例如制药与法律行业),女性人数超过了数量一向占优的男性。然而在工作组织内部,“玻璃天花板”的存在亦是不争的事实,这使得女性在成为领导者的道路上走得异常艰辛。
毛主席早就说过“妇女能顶半边天”,中国在促进女性就业平等的方面确实成绩骄人。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如下一些统计数据:根据腾讯-麦可思对2009/2010应届毕业生的网络调查问卷结果,男性应届毕业生往往能更快得到签约机会,平均起薪水平为2245元人民币,比同期女性应届毕业生的平均起薪1884元更高。国有企业雇佣的男生数量明显高过女生,但即使在雇佣了更多女生的民营企业中,年轻男性雇员的平均起薪仍旧高过女性。尽管企业和社会似乎更偏向男性,但由于人口结构日趋老龄化,让女性继续保持工作非常关键,因此可以预期,一些不合理的情况会在不久的将来被改写。
“Y一代”员工的性别差异,成了管理中必须要正视的一项因素。在本文中,我们将浅谈这些差异性以及由此所引发的思考。
擅长工作还是学习?
在学校里,女性往往能比男性考出更高的成绩。事实上,近年一些学者已经开始关注中国的“男孩危机”问题。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孙云晓在与他人合著的《拯救男孩》一书中,直指中国的应试教育体制是对男孩天性最直接的扼杀者。目前中国的教育体制更多地赞赏服从、循规蹈矩、重复性以及良好的记忆力等特质,这些往往是女孩更能适应的。然而,一些带有“雄性”特质的品德,例如好动、拼搏、好奇以及冒险等,则很容易被传统的教育体制理解为负面个性并加以“压迫”。孙云晓指出,男孩不仅在学业成绩上落后于女生,也未能充分施展培养自己的“男孩天性”。
女性在学业领域的优异表现,从一些官方数据中可见一斑:中国的教育部统计显示,在2006/2007学年中,国家奖学金的获得者中32542人为女性,17458为男性。在2007/2008学年中,拥有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的2286所高校中,78%的高校男生获奖比例低于女生。2006年,国内名牌高校之一、复旦大学新生入学的性别比例中,女性首次超过了男性,达到52.3%。
均富国际(Grant Thornton International)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每10个企业中,就有8个拥有女性高管人员,而人大代表中的女性比例也高达21.3%。这些比例高过许多国家,但尚还有进步的空间。中国现有的劳动力人口中女性占77%,而根据总部设在纽约的“工作—生活”政策研究所的访问数据,75%的女性表示她们希望可以奋斗到企业中的高层职位。所以,尽管“玻璃天花板”依旧存在,但雄心勃勃的事业女性们足以让年轻的男性感觉焦虑。
……
(本篇全文发表于《中欧商业评论》2010年十月号。订购热线:021—28905977,网上订购点击此处)
